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、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 塑胶件成型后,出现一些不良问题,会影响装配效率或整机性能,与预定的质量标准(检验标准)有一定的差异,不能满足公司的品质要求。除了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、对有不良的配件及时处理(比如挑选、加工等);这些缺陷可能是由如下几方面造成:模具、原材料、工艺参数、设备、环境、人员。 现将缺陷问题总结如下: 1、色差:注塑件颜色与该单标准色样用肉眼观看有差异,判为色差,在标准的光源下(D65)。 2、注塑不满(缺胶):注塑件不饱满,出现气泡、空隙、缩孔等,与标准样板不符称为缺胶。 3、翘曲变形: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和扭曲现象,如有直边朝里,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有起伏,如拨叉、加强座等变形,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。 4、熔接痕(纹):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,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起所形成,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,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,多表现为一直线,由深向浅发展,此现象对外观和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。如勾盘底部的熔接痕。 5、波纹: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表征现象,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,称为波纹。 6、溢边(飞边、披锋):在注塑件四周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(飞边)胶料,称为溢边。 7、银丝纹: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、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,开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,在塑件未 完全充满的地方,流体前端较粗糙,称为银丝纹(银纹)。 8、色泽不均(混色):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,有深浅和不同色相,称为混色。 9、光泽不良(暗色):注塑件表面为灰暗无光或光泽不均匀称为暗色或光泽不良。 10、脱模不良(脱模变形):与翘曲变形相似,注塑件成型后不能顺利的从模具中脱出,有变形、顶白、拉裂、拉伤等、称为脱模不良。 11、裂纹及破裂:塑胶件表面出现空隙的裂纹和由此形成的破损现象。 12、糊斑(烧焦):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许多暗黑色的条纹或黑点,称为糊斑或烧焦。 13、尺寸不符: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,不能保持原来预定的尺寸精度称为尺寸不符。 14、气泡及暗泡:注塑件内部有孔隙,气泡是制品成型后内部形成体积较小或成串孔隙的缺陷,暗泡是塑胶内部产生的真空孔洞。 15、表面混蚀:注塑件表面呈现无光、泛白、浊雾状外观称为混蚀。 16、凹陷:注塑件表面不平整、光滑、向内产生浅坑或陷窝。 17、冷料(冷胶):注塑件表面由冷胶形成的色泽、性能与本体均不同的塑料。 18、顶白/顶高:注塑件表面有明显发白或高出原平面。 19、白点:注塑件内有白色的粒点,粒点又叫“鱼眼”,多反映在透明制品上。 20、强度不够(脆裂):注塑件的强度比预期强度低,使塑胶件不能承受预定的负载。 二、常见品质(缺陷)问题产生原因 1、色差:机壳与外观件经常出现的问题。 ① 原材料方面因素: 包括色粉更换、塑胶材料牌号更改,定型剂更换。 ② 原材料品种不同: 如PP料与ABS料或PC料要求同一种色,但因材料品种不同而有轻微色差,但允许有一限度范围。 ③ 设备工艺原因: A、温度; B、压力; C、熔胶时间; D、不同批次拌料,不同机台啤等工艺因素影响。 ④ 环境因素:料筒未清干净,烘料斗有灰尘,模具有油污等。 ⑤ 色粉本身因素:有些色粉不受温,且制品很易受温度变化而改变。 2、注塑不满(缺胶):一般出现部位为:较深、较细、较长、较薄、距浇口较远、容易困气及模内有杂物的地方缺胶。 ①模具方面: A、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,浇注系统是熔体进入模腔的通道,对塑料件成型质量有很大关系,浇口不平行,浇口的位置不是在壁厚部位; B、模具排气结构不良; C、熔体中的杂质或冷料阻塞流道; D、模具温度未达要求。 ②原料方面: A、原材料含水量过大; B、原料中易挥发物超标; C、原材料中杂质或再生料过多。 ③注塑机方面: A、注射量不足:如用150T机生产180T产品。 B、喷嘴为异物堵塞,喷嘴孔太小; C、原料供应不足:如料筒堵塞,水口料影响下料; D、止逆阀故障; E、注射行程不够; F、注射油缸密封圈破损。 ④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模具温度过低; B、注射压力太低; C、保压时间太短; D、注射速度太慢或过快; E、熔体温度太低。 3、翘曲变形 ①模具方面: 主要是针对模具设计方面不合理原因造成,在此不作讲述。 ②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压力过高,流体方向和垂直流向方向分子取向相差较大,塑胶力图恢复原有的卷曲状态,所以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收缩大于垂直流动方向上的收缩; B、熔体温度过高; C、保压压力过高:保压压力高时,塑料中的内压力过高,在脱模后内应力的释放使塑胶件产生翘曲变形; D、熔体流速太慢; E、回火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。 ③原材料方面:PP/PA料容易变形。 4、熔接痕(纹) ①模具方面: A、浇口数量太多,即进胶点多,进胶口截面积过小; B、模具无冷料穴或冷料穴位置不正确; C、模具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,熔体在模中冷却太快且不均匀。 ②原料方面: A、脱模剂用量太多,或使用不符合的脱模剂; B、熔体的流动性差,在成型时易产生熔接痕; C、原料中含水份较多或挥发物含量过高。 ③成型操作方面: A、熔体温度过低,低温熔体的分流汇合性能较差,容易形成熔接纹; B、熔体注射压力过低,使得注射速度过慢,熔体在型腔中的温度不相同,这时熔体在分流汇合时就易产生熔接纹。 5、波纹 ① 模具方面: 与熔接纹大同小异,但需特别强调的是冷料对波纹影响最大。 ② 原料方面: A、熔体流动性差是产生波纹的主要原因,如:PMMA、PC、AS等透明料制品; B、当ABS材料是经改性为共聚型高分子材料时,如加工温度过高,树脂及润滑剂会产生挥发性气体,这些气体使塑胶件表面形成波纹。 ③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速度过小; B、熔体流速过大; C、模具温度偏低; D、保压时间短; E、射嘴温度低。 6、溢边(飞边、披锋) ①模具方面: 产生飞边最大原因是由模具引起。 A、模具分型面加工粗糙; B、型腔及抽芯部分的滑动件磨损过多。 ② 原料方面: 熔体流动性好材料,如:PP料、PA料、PS料。 ③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压力过大; B、熔体温度高; C、注射速度过快; D、注射压力分布不均,充模速度不均; E、 注射时间及保压过长; F、注射量过多,使模腔内压力过大。 7、银丝纹 ①原料方面: A、原料水份是产生水气银丝纹的原因; B、原料受高温降解; C、脱模剂产生少量挥发性气体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熔体温度过高; B、熔体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过长; C、熔体在模腔中保压时间过长; D、注射速度过快。 8、色泽不均(混色) ①原料方面: A、着色剂的热稳定性差; B、着色剂分散效果不理想; C、色粉份量太大,如1包25KG料用色粉300克以上; D、加波纤产品容易有浮纤,造成原料不均,产生混色; E、原料杂质多,使制品表面色泽不一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料筒温度过高,使熔体在料筒内分解; B、塑化不良,即熔体不能完全均匀地相熔; C、熔体在料筒中停留时间过长; D、注射和保压时间太长,背压大。 9、光泽不良(暗色) ①原料方面: A、熔体的流动性太差,使塑件表面不致密; B、原料再生料过多; C、原料中添加剂的分散性能太差; D、原料水分或易挥发物含量过高; E、原料本身问题:如PBT、PA+30%GF,PBT+10%GF、PPS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冷却不够; B、注射速度偏小,压力较低; C、保压时间太短; D、熔体的流动性能差; E、填充波纤太多,如PA+30%GF。 10、脱模不良(脱模变形) ①模具方面: 主查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当造成,占90%以上。 ②原料方面: A、原料中混入异物; B、脱模剂效果不良; C、软质塑件比硬塑件难脱模。 ③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压力过大,熔体温度过高,流动性差; B、塑件产生飞边; C、喷嘴温度过低,冷却时间太短; D、注塑时间和保压时间过长。 11、裂纹和破裂 ① 原料方面: A、原料吸水性大,加热后易分解脆化,造成破裂; B、原料中加入再生料较多; C、两种不能相熔的组分混合在一起; D、材料本身轫度太低,或刚性太强和有内应力,如PBT、PBT+GF、PC、ABS、PMMA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压力过大,使得残余应力增大; B、保压时间过长; C、内应力未消除,如PC和 PMMA料为特出。 12、糊斑(烧焦) ① 原料方面: A、原材料中水分和易挥发物含量过高; B、原料熔融指数太大,使用润滑剂过多; C、原料需高温才能塑化的,如PBT、PPS等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速度过大; B、熔体的温度高; C、注射压力大。 13、尺寸不符 ① 原料方面: A、不同塑料的收率不同,造成尺寸不稳定,所以模具设计需充分考虑不同塑料的收缩率不尽相同;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压力过小或注射速度过低; B、充模时间和保压时间较短; C、模温过低。 14、气泡和暗泡 ①原料方面: A、原料水分含量过多,烘料时间短及烘料温度低; B、原材料收缩率过大,如PA66; C、再生料过多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速度过快,时间过短,气体来不及排出; B、保压时间不足; C、冷却不均匀或冷却时间不够; D、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过高,引起挥发分释出成形气泡。 15、凹陷(缩水) ① 原料方面: A、熔体(树脂)收缩率太大,没加定型剂; B、流动性差,润滑剂太少; C、填充剂少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压力过低,速度太慢; B、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太短; C、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太高; D、制件胶位较厚,特别是丝筒针位。 16、冷料(冷胶) ① 原料方面: 轫性大的材料易造成冷胶,由于产品脱模时,水口胶丝易拉长且断后粘附于模具上,造成第二PCS产品有冷胶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熔体温度太低,塑化不良; B、模具温度过低和熔体的流动性太差; C、冷胶与混色往往会同时出现。 17、顶白/顶高 ① 原料方面: 主要与原材料有关,如PP料不易顶白,易顶高;ABS料易顶白,易顶高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注射压力太大; B、熔体温度过高,模具温度过低,两者温差大; C、冷却时间短; D、保压压力太高,保压时间太长。 18、白点 ① 原材料方面: A、原料颗粒大小相差较大,造成难塑化或塑化不均匀; B、原料中混有异料或不相熔的原料; C、原料本身特性造成,如,透明料较多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料筒温度低; B、螺杆的转速太快,周期短; C、背压太低。 19、强度不够(脆裂) ① 原材料方面: A、原材料本身脆是最主要因素(即材料强度低); B、再生料过多; C 、不同型号材料相混合; D、填充剂太多; E、加玻纤材料比例大。 ② 成型操作方面: A、料筒温度过高,熔体降解或分解; B、模具温度太低,塑件成型性能受损,强度下降; C、注射压力太低和熔体的流动性太差; D、制件壁薄,受力不均匀。
浏览说明和免责声明1、本页浏览的内容,只限于学习欣赏或交流,请不要用于商业或倒卖不法行为。 2、部份图片或内容来源于网络,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影响到你的权益问题,请告之并及时删除。 3、如有任何疑问或咨询,请来信联系。邮箱:okoxox@163.com。 4、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,并标明本网站网址(http://www.okoxox.com/)。 5、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、恶意侵范本网站者,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|
竞赛内容 为深入推动中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...详情
创新·赋能·聚变 Innovation·Empowerment...详情
为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...详情
由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,各县(市、区)、开发区文化广电...详情
1、历年成绩2022年山西赛区获得奖项:三等奖院校:太原工业学院-工...详情
根据《关于举办第十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的通知》(鲁科协发〔...详情
在上海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数字世界,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...详情
请发表评论